教务处
加入收藏     设为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务动态 >> 正文

艺术设计学院召开一流课程申报交流会

更新时间:2023-01-13  浏览量:   来源:教务处     更多

最后一张了

1月6日下午,艺术设计学院线上召开一流课程申报交流会。该院院长胡雨霞、副院长肖巍、环境设计系主任游娟、工业设计系主任李翠、动画专业负责人刘茜茜、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姜娜出席会议,李耘云、董璐、徐齐、李扬帆、邹清、陈晓慧、张钰、李莎莎、王纯、丁楠、贺丽等11位老师参加汇报。

汇报会采取10分钟课程介绍+5分钟评审专家提问交流形式。

李耘云老师的《环境设计专业考察》课程,在展示实践成果的同时,也展示了其通过自建线上教学资源,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方面取得的成果数据。

董璐老师的《字体设计》课程,详解了以导、学、反馈等关键词构建的课程建设思维,并展示了学生们通过《二十四节气字体》等专题实践,取得的诸多创新项目成果。

徐齐老师的《插画设计》课程,将美育与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,弘扬了中华美育精神。课程通过对插画设计的溯源、传习、立新,培养学生文化自觉、文化自信、文化自强。

李扬帆老师的《产品设计》课程,注重将“设计思维”知识体系融入教学内容,构建了“四线一体”教学实践模型,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。

邹清老师的《角色设计》课程,着重将人文素养教育、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相结合,并展示了近几年通过课程学习,学生们在角色设计表现方式上的拓展和进步。

陈晓慧老师的《数字影像设计》课程,不仅着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,还注重培养学生匠心精神和人文精神。

张钰老师的《设计概论》课程,旨在诠释设计本质,提升学生的审美和设计素养,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。

李莎莎老师的《陶艺产品制作》课程,融入了特色的三“陶”三“匠”理念,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提升兴趣、培养匠心。

王纯老师的《家具设计》课程,直面制造、感知与实践的鸿沟、设计与人文的结合这三大体验,围绕“匠”的养成,进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。

丁楠老师的《建筑模型制作》课程,利用“1+N+N”模式,进行开放性、立体化教学,重在引导、启发并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。课程结合实体模型展示,使理论紧密联合实际,丰富并深化了学生理性认识。

贺丽老师的 《园林植物配置与应用》课程,理论与实践融合,不仅有先进的教学理念、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,还有开放的教学体系与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。

本次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们的课程建设成果,也为学院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,为后期一流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拓宽了思路。

 

 

 

通讯员 许梦

编辑 黄沁怡